“結婚前還是‘小鮮肉’,婚后卻成了‘油膩大叔’?
35歲的小王摸著日漸隆起的“啤酒肚”,無奈地嘆了口氣。自從步入婚姻生活,工作應酬增多、運動時間減少,他的腰圍以每年3cm的速度增長,最近體檢更是亮起“紅燈”——血脂偏高,醫生警告:“內臟脂肪超標,再不干預,慢性病風險激增!”
嘗試過節食、跑步、健身房打卡,但工作一忙就堅持不下去;餓得頭暈眼花瘦了兩斤,一頓聚餐又回到原點……像小王這樣的“腹愁者”不在少數。
“治未病”:腹部肥胖
腹部肥胖不僅是身材的困擾,更是健康的隱患!長期腰腹贅肉堆積可能伴隨代謝紊亂、內臟脂肪超標等問題。傳統中醫從整體調理出發,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結合穴位埋線、中藥調理、鋪姜灸等特色療法,內外兼治,助您告別“游泳圈”,重獲健康體態。
穴位埋線
長效“針灸”激活代謝
靶向瘦腹

作為中醫外治法的創新技術,穴位埋線通過將可吸收蛋白線埋入特定穴位,持續刺激經絡,調節臟腑功能,尤其適合局部脂肪頑固的腹部肥胖人群。
作用機制
- 選穴關鍵:常取天樞(肚臍旁2寸)、中脘(上腹部)、帶脈(側腰)、關元(下腹部)等穴位,疏通脾胃經氣,加速腹部氣血循環。

- 長效調控:蛋白線在體內緩慢分解,持續刺激穴位15-20天,抑制食欲、促進脂肪分解,改善代謝效率。
- 療程建議:每2周埋線1次,4-6次為一療程,配合飲食運動效果更佳。
療法優勢
微創無痛、作用持久,尤其適合工作繁忙、難以堅持每日針灸的人群。
中醫多療法協同
內外結合,標本兼顧
腹部肥胖多因脾虛濕阻、痰瘀內滯,需綜合調理體質。除穴位埋線外,以下療法可聯合應用:
中藥內調:
健脾祛濕,化痰消脂

- 經典方劑:防己黃芪湯(脾虛水腫)、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痰瘀互結)。
- 代茶飲:荷葉、山楂、決明子、陳皮、茯苓、薏苡仁等煮水代茶,輔助利濕降脂。
- 個體化方案:需辨證分型(如脾虛型、胃熱型、肝郁型),一人一方精準調理。
腹部鋪姜灸:
溫陽化脂,驅寒祛濕

將姜泥鋪于腹部,上置艾柱施灸,借助姜的辛溫與艾的純陽之氣,溫通任脈、帶脈,加速腹部血液循環,改善“寒濕型”肥胖。
穴位注射:
營養針劑增效減脂

在足三里、豐隆等穴位注射維生素B12或中藥制劑,增強穴位刺激,調節脂代謝,適用于合并高脂血癥的肥胖者。
刮痧+平衡火罐:
疏通經絡,消除瘀堵


- 刮痧:沿帶脈、脾胃經、任脈刮拭,排出深層代謝廢物,緩解腹部脹滿。
- 平衡火罐:在背部膀胱經走罐,調理臟腑功能,改善全身代謝。
協同療法優勢
減腹效果 1+1>2
臨床觀察發現,聯合療法可顯著提升療效:
- 短期:埋線+鋪姜灸快速縮小腰圍;
- 長期:中藥+刮痧調節體質,減少反彈;
- 整體:平衡火罐改善亞健康狀態(如便秘、疲勞),實現“瘦身不傷身”。
溫馨提示
- 中醫減重需因人制宜,建議咨詢專業醫師為您制定個性化方案。
- 配合低糖低脂飲食、適度運動(如八段錦、快走等),效果事半功倍。


腹部肥胖不是“頑敵”
中醫多維療法幫助“腹愁者”健康減脂!
醫生簡介
陳沖

治未病科中醫師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臨床醫師。本科畢業于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師從嶺南針灸新流派靳三針學術傳承人袁青教授。擅長針藥結合治療手頸肩腰腿膝痛等關節病癥,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病癥,胃脹、反酸、便秘、便血等胃腸道病癥,頭暈、頭痛、失眠、癡呆等腦部病癥,月經不調、痛經、絕經綜合癥等婦科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