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規范、高效”,是患者選擇一家醫院最期望得到的感受。南昌市第二醫院在創新前行的道路上,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推出了一批看得準、見效快的便民惠民措施,給大家帶來了最直觀的“患者至上”完美感受。
近期很多市民反映,步入南昌市第二醫院,第—感覺就是舒適,環境清爽干凈、醫務人員耐心細致,各項就診服務流程也很清晰。
“我們要看的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南昌市第二醫院院長魏友平擲地有聲地說,作為一家公立醫療機構,就應關注患者,充分考慮到患者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維護患者的尊嚴感,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而這正是不斷完善醫療體系的初衷,以及今后醫院繼續努力的方向。
為了給大家提供快捷與優質并存的醫療服務,醫院率先開展了“夜間門診”、“錯峰就診”、“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多方式就診預約”等,毫不夸張地說,他們用標準化、系統化與精細化給患者創造了高品質、高效率的醫療服務。
“夜間門診”
使白天上班、晚上看病成現實
為了方便看病,節約患者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今年8月,市第二醫院開設夜間門診,每周一至周日17:30—22:00,內科、外科、兒科、口腔科、康復科等科室均正常應診,與之相關的檢驗科、影像科、彩超室、藥房等科室均有醫護人員值班,從而使患者在8小時之外也能檢查、看病、取藥、治療,而且“夜間門診”的掛號費、診療費等費用與白天相同,均按照統一收費標準收取。“夜間門診”的開設讓患者無需請假,休息時間也能就醫。
“錯峰就診”
有效分流,縮短就診時間
今年8月起,該院開始全面推行錯峰就診,調整掛號和開診的時間,有效緩解上午就診擁堵的問題,方便上班族早就診。調整后,每天掛號時間、門診醫生開診時間、各項檢查時間均提早到7點30分。“7點半就開始看病了,不到一個小時完事,還來得及去上班,兩不耽誤。”在門診看病的張阿姨高興地說。
“無假日門診”
高年資醫生坐診,配套齊全
醫院多年堅持無假日門診,派出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坐診。在雙休日和節假日開放臨床、醫技科室,同時配套開放導診、預約服務、來訪接待、部分后勤科室等。醫務人員及相關行政人員實行彈性排班工作制。據統計,目前周六、周日單日門診量達500多人次。
“一站式服務中心”
貼心服務,無縫連接
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方便患者。該院在門診大廳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中心集咨詢、預約、取單、蓋章、疾病證明辦理、病理報告發放等功能于一體,極大地改變了由于各科室辦公地點分散、患者不知情亂跑的現象,為患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一站式”無縫連接服務。
“多方式預約就診”
機動靈活,方便快捷
預約服務讓患者掛號更加便捷。開展專家門診、普通門診預約掛號服務,患者可通過醫院網站、江西省預約診療平臺開展網上預約,電話預約,在醫院門診大廳進行現場預約等,自由選擇專家,縮短候診時間。開通網上在線咨詢,方便患者直接與專家對話,進行健康診療咨詢。目前,醫院門診預約率達70%。
“電子叫號系統”
避免矛盾,輕松候診
醫院加大投入,對門診信息化建設升級改造,率先在患者等候較為集中的彩超室、影像科應用“電子叫號系統”有效避免患者間因長時間排隊等候而產生的糾紛矛盾,緩解候診區擁堵現象。同時在專家門診及檢查科室增派導醫人員,在患者較集中等候的區域,增加流動導醫人員。通過以上措施方便患者就醫,減少排隊等候時間。
改善“停車難”
近期減堵,遠期暢通
由于院區狹小,一直以來,停車難也是影響患者就醫的“老大難”問題。為滿足門診及住院患者的需求,醫院主動大幅減少職工車位,鼓勵職工綠色出行,加派人員積極維持院內交通秩序,車位周轉效率得到極大提高。為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停車難,醫院調整原停車場設計方案。調整后,改單層停車為雙層立體停車,加上原家屬區的停車泊位,醫院停車泊位將達到300個。建成后預計明年5月將向社會公眾開放。屆時車輛可在醫院內環島出入、在地下停車場環形雙出入口進行有序流動或停放。
“讓患者有尊嚴地就醫”,院長魏友平表示,二院正在醞釀進一步的深化方案,通過醫院、部門、科室三級聯動,將前期活動成果轉化為提升服務能力的強大動力,同時,要把優化服務流程與各項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尤其與醫院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增強優化流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變化。
服務永無止境。目前二院所啟動的工作只是開動了醫院服務的引擎,而“讓患者有尊嚴地就醫”,才是二院人努力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