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這是老百姓害怕看病的真實寫照。可記者來到南昌市第二醫院,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干凈的門診,明亮寬敞的病房,笑容滿面的醫生和井然有序的患者……昔日看病掛號排長隊,治療感冒一兩百元,專家名醫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南昌市第二醫院自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以來,技術上求精、服務上求細、管理上求嚴,努力建設群眾滿意的醫院。
為了方便看病,節約患者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今年8月醫院開設夜間門診,每周一至周日17:30-22:00,內科、外科、兒科、口腔科、康復科等科室均正常應診,與之相關的檢驗科、影像科、彩超室、藥房等科室均有醫護人員值班,從而使患者在8小時之外也能檢查、看病、取藥、治療,而且“夜間門診”的掛號費、診療費等費用與白天相同,均按照統一收費標準收取。“夜間門診”的開設讓患者無需請假,休息時間也能就醫。醫院還將每天掛號時間、門診醫生開診時間、各項檢查時間均提早到7點30分,同時連續多年堅持無假日門診,派出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坐診。醫院高度重視預約門診服務,不斷完善網絡、電話等預約方式,讓患者無需排隊到院就能就診。
“不能讓患者圍著醫生轉,要讓醫生圍著患者轉”,南昌市第二醫院院長魏友平指出:“病友服務中心每月的患者回訪調查滿意度均在97%以上。我們做管理的根本就在于解決那3%的不滿意,做到精益求精”。醫院通過“當一次病人”活動,讓每名醫護人員體驗到患者看病的“不容易”,在“換位思考”中,醫院收獲了上百條服務好病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推動醫院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持續改進服務。
醫院在抓服務質量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服務。收費員李淑蘭在病人沒帶夠醫藥費時,主動為不相識的病人墊交醫藥費;保潔員陳根寶在停電時擔心有人摔倒,買來蠟燭照亮了樓道,方便了路人;呼吸內科病房滿員,家住上坊路的老蔡入不了院,周建軍醫生和胡佳瑤護士主動送醫上門,到老人家中為老人診察和治療;兒科的醫護人員全力救治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棄嬰“小盼盼”,當起了“臨時媽媽”……這一件件平凡善舉正是該院優化服務、轉變作風和提高群眾滿意度的具體表現。
看病貴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對大醫院望而卻步的一個原因。如何讓患者花小錢治好病,南昌市第二醫院想出一招:強化用藥管理,規定能單用的不聯用,能用國產的就不用進口的,能用口服的就不打點滴,并對各醫療組臨床用藥情況進行排名公示;對檢查結果,在科學的時限內,只要提供同級同類醫院的檢查結果,醫院不再重復做同樣的檢查,為老百姓能省一分是一分。
原載2013年9月11日江南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