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無限希望
砥礪奮進、永久奮斗
以實際行動推動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宏偉征程中
書寫新時代中國醫師的光輝篇章
他任勞任怨,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醫者的責任與擔當。30歲擔任皮膚科科主任,經歷15年的努力不但組建了以碩士生為主的年輕團隊,門診量躍居市級綜合醫院專科第一,科室中醫特色鮮明,還先后獲得江西省重點中醫專科,四彎風病江西省中醫優勢病種區域治療中心、四彎風病江西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等榮譽,他就是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外科第三黨支部書記、皮膚科主任張艷暉,江西省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個人,江西省衛健委全省醫師優秀個人。
他是外科第三黨支部書記,任勞任怨,忘我工作
走進張艷暉的辦公室,桌上的黨旗擺件格外顯眼。張艷暉常說,“身為醫務工作者,我更得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他23年如一日,心系病患,時時刻刻“以病人為中心”,潛心臨床,用滿腔熱忱服務患者。張艷暉診室前總是人頭攢動,他的病人說:“現在去許多醫院看病,掛號、繳費、化驗花去二三個小時,與醫生交流說不上兩句話就看完了,張艷暉主任完全不一樣,他耐心看好每位病人,溫吞慢火,調適了等候患者焦慮的心情”。
“工作狂”是他家人和身邊的同事給出的一致描述。一年看門診達2萬人次,即使病人再多,他也從不馬虎,每天的專家門診都是繁重的,最多時一天120多個號,面對從外地或慕名趕來就診卻掛不到號的患者加號,拖班再晚他也堅持全部看完。2015年由于長期拖班無法正常飲食,導致多發性胃潰瘍,住院治療20余天,但出院后顧不上休息就投入工作,他說:“病人病情等不起。”
為擴大皮膚科的影響力,2009年底張艷暉開始開展雞眼免費治療。雞眼看起來是皮膚科小問題,但卻讓人很頭疼,傳統治療主要采取手術挖除法,藥物腐蝕法,激光或冷凍去除等,這些治療有費用較高且痛苦性大,或不能完全治愈、易復發等不足之處。張艷暉從治療雞眼入手,通過三年的研究,創造出一套新方法治雞眼,能將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深受歡迎。
2015年張艷暉又帶領團隊在省內率先開展甲外科,甲溝重建手術填補省內空白。這年張艷暉帶領皮膚科團隊參加全省中醫醫院學科建設擂臺賽,獲得了省級臨床重點中醫專科建設項目。他歷經多年總結出中醫特色治療特應性皮炎也獲得患者認可,病人慕名而來,2016年皮膚科又被評為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全省中醫優勢病種區域治療中心,2018年獲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委員會全國銀屑病示范門診,由于特色的中醫治療和滿意的臨床療效,患者絡繹不絕。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小專科也有大作為。
他是中醫世家,精于傳承,德藝雙修
張艷暉出生于中醫世家,已歷四代,代代名醫輩出,曾祖父張佩宜是“江西四大名醫”,祖父張海峰教授、姑姑張小萍教授皆為國家級名中醫,幼時受家庭熏陶研習中醫,后于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后從事皮膚性病學臨床,善于通過皮膚病理、皮膚真菌等現代診斷技術明確診斷后采用經方、時方、經驗方治療慢性蕁麻疹、特應性皮炎、銀屑病、損容性皮膚病及足部皮膚病。在臨床工作中通過經方、時方和經驗方的結合加以中醫藥傳統治療手段如火針、熱敏灸、外治法等,療效大大提高,比如西醫治療慢性蕁麻疹很棘手,張艷暉提出汗法“開門透邪”與經方后期調理相結合的思想,療效確切;對于兒童特應性皮炎治療沿襲家學“脾胃論”的觀點,提出脾胃論治與多種外治相結合的有效治療手段;對于反復嵌甲的患者采用微創手術的辦法,盡量減少甲部損害與甲溝重建術相結合,減少和杜絕復發。正是出于對中醫的這份癡迷,使得他淡泊名利,潛心臨床,用滿腔熱忱服務患者。
他是科主任,悉心帶教,傳道授業
作為一名科主任,張艷暉不僅自己技術過硬,還不忘“傳、幫、帶”,他對自己的技術從不保留。從點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履行共產黨員的職責,影響著、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同事。“自己技術再好,渾身是勁也不能完全派上用場,只有讓更多的人掌握了技術,學科才會發展得更好。” 他說。
經歷8年的努力,張艷暉組建了以碩士生為主的年輕團隊,2018年7月12日住院部20樓皮膚科獨立護理單元正式成立,這是省內唯一以兒童皮膚病和中醫外治為特色的皮膚科住院部。住院部開始投入使用,他為了讓同事們少走彎路、盡快熟悉并掌握專業技術,帶頭開展業務學習,科室小講課,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總結出來的工作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現在,科室醫師團隊都已成為獨當一面、技術過硬的技術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