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深度參與“防治康”
我院發揮中醫藥優勢抗擊新冠病毒感染
當前,隨著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中醫藥成為參與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我院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全程深度參與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康”(預防、治療、康復),并取得積極成效。

《黃帝內經》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里面的“正氣”是指人體的功能活動和抗病、康復能力,而“邪”指的是各種致病因素,疾病的發生與正邪相爭的結果有著密切關系。新冠病毒就屬于邪氣中的一種,屬于中醫的癘氣范疇,發病急驟、病情較重、癥狀相似、傳染性強、易于流行是其致病特點。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作用,我院及時調整防控措施,南昌市中醫藥防治新冠專家組組長、副院長熊衛標第一時間組織國醫名師、省市級名中醫等專家研究制定了防疫預防方,熬制了中藥預防湯劑,制作了中藥香包等,并深入機關、企業、學校發放,提高個人免疫力,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治未病科主任汪朝振表示,運用中藥湯劑、代茶飲和中成藥,能提高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效預防疫毒感染。佩戴中藥香包,能有助提高機體抵抗力、健脾和胃、鎮靜安神。使用三伏貼、三九貼能調理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力,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降低呼吸道發病率具有作用。
汪朝振說,中醫主張食藥同治,針對不同體質人群,在飲食上給予合理搭配。如蘿卜可化痰順氣,適合胸悶痰多,胃脹納少的人食用;山藥可健脾補肺,適合乏力氣短、身困便溏者用;生姜則能溫中解表,適合胃寒喜暖、感冒無汗者食用。同時,“陽了”的人群需要注意調節人群整體的心理狀態,因為人們易產生恐慌、焦慮、煩悶等心理不適,需及時發現,予以心理健康宣教疏導。

中西醫雖然理論不同,但在防治新冠的原則上則是共通的,都是以抗病毒、保持身體機能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病毒傳播為主。中西醫在防治上各有優勢,二者結合,可優勢互補。西醫科學、精準、快速,在疾病的發現、診斷、支持治療、危重癥救治方面有優勢,而中醫方法多樣、用藥靈活,在“未病先防”、養生健體、增強體質、個體化治療、改善癥狀有效果。因此,我院堅持采取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治療新冠,根據不同階段患者的病機變化及癥狀表現,制定不同治則及處方,產生了以清肺排毒湯、銀翹散、千金葦莖湯等方劑為基礎方的加減方,根據不同患者證候特點,精準用藥。
42歲患者熊某于2022年年12月26日出現發熱和咳嗽癥狀,當時高燒39.6℃,口服退燒藥后發熱癥狀得到緩解。3天后,患者出現背部疼痛等情況,于是來我院檢查,根據CT結果考慮病毒性肺部感染。中醫經典科副主任伍蘭萼通過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考慮患者為寒濕所致,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定制了一套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開具了具有溫肺散寒、燥濕化痰的藥方?;颊叻幦旌?,咳嗽及疼痛等癥狀均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復查CT結果也明顯好轉。根據患者體質和癥狀,伍蘭萼又調整了中藥處方,繼續對癥支持治療。
當前,我院充分發揮中藥在治療新冠病毒感染中降低重癥風險、縮短治療時間的優勢,多舉措推動中醫藥深度參與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工作。“在近一個月的臨床工作中,我所接觸新冠患者,通過中藥進行干預治療之后,沒有轉成重癥和危重癥的,這證明了中醫藥在阻斷輕型患者向重型患者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南昌市中醫藥防治新冠專家組組長、副院長熊衛標如是說。
據了解,自2022年12月以來,我院中醫經典科接診的許多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都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熊衛標帶領他的中醫團隊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為他們擬方,患者的癥狀均得到了有效緩解。熊衛標認為,中醫尊崇“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基本理念,此次新冠病毒感染從中醫角度來說大多以寒濕為主,但并非每個人的寒濕程度都一樣,人有年齡、體重、寒濕程度等因素影響,所以有了同病不同方、同方不同量,這也符合中醫的同病異治的觀點。
熊衛標提醒廣大患者,普通和輕癥的新冠感染患者可以使用純中藥治療,大部分患者在一到兩周內可以治愈,但重癥和危重癥患者仍然需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遵循個體化治療。
88歲的汪大爺因“反復胸悶、胸痛2天,發熱伴咳嗽1天”于2022年12月22日被家人送來醫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入院后查新冠核酸陽性,CT提示肺部感染,血氧飽和度80%,血壓80/40mmHg,呼吸44次/分,轉入重癥醫學科后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抗病毒、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同時,醫院中醫專家團隊仔細查脈觀舌,結合汪大爺的肝腎功能,反復斟酌,遣方用藥。終于,汪大爺氧合狀態和生命體征較前明顯好轉,痰量也逐漸減少,終于在2023年1月4日順利拔除氣管插管,1月6日轉入普通病房繼續康復治療。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中醫師董雙虎表示,在西醫抗病毒治療等對癥基礎上,綜合運用中醫辨證施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與體征,促使重癥、危重患者向普通型和輕型轉變。

對于一些處于恢復期的患者,病毒的核酸檢測雖然已經轉為陰性,但乏力、咳嗽、精神狀態差等癥狀仍然存在,特別是患者肺部CT片的變化和臨床癥狀并不對稱、不同步。病人出院了,但肺部還存在未吸收的炎癥。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傳染性,但不代表病情完全好轉,中藥可清除余邪,扶助正氣,改善康復期患者癥狀,同時可促進肺部炎癥的吸收,促進損傷臟器組織的修復,提高免疫功能。
咳嗽主要是清理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是一種保護性反射。中醫經典科副主任伍蘭萼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在后期主要是余邪未盡、正氣受傷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比如痰熱未清,肺陰受傷,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遺留咳嗽。像這種咳嗽往往有痰少、色白、質粘,或者伴有咽癢的癥狀。所以臨床治療也從這兩個角度著手,一方面是扶正,扶正就是養陰潤肺,另外就是祛邪,清熱化痰。
患者張某,56歲,“新冠”陽性6天,畏寒、咳嗽、咯白痰3天,2022年12月26日到中醫經典科門診就診,患者自訴“陽”了后出現發燒3天,退燒后出現畏寒、乏力,咳嗽、咯白痰,胸背酸痛,口干不欲飲,飲食欠佳,大便偏溏,小便如常,舌淡紅苔白滑,脈弦滑。血常規+C反應蛋白未見異常。CT發現雙下肺散在磨玻璃影,考慮病毒性肺炎。西醫診斷:病毒性肺炎。中醫診斷:咳嗽——寒飲停肺。伍蘭萼給予溫肺散寒、燥濕化痰——苓甘五味姜辛湯加減,每日一劑水煎服,分兩次溫服。服藥五劑后患者復診,諸證明顯緩解,復查肺部CT:病灶較前明顯吸收。效不更方,繼服五劑。
我院中醫護理門診針對疫后疾病臨床癥狀特點,開展了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耳穴埋豆、腕踝針、火龍罐、溫通灸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準確辨證,精準選穴,助力康復。同時,建議康復期患者每日打太極拳、八段錦等,有助于增強抵抗力,促進患者徹底康復。

責編/龍建新
審核/熊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