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院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與醫院文化有機融合,圍繞加強核心價值、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三大體系的建設開展工作,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到醫院建設、服務、管理的每個環節,中醫藥文化廣場、中醫文化墻和中醫治未病中心等成為醫院文化的重要載體。我院被確定為江西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醫藥健康教育基地)。
一、拓展中醫藥文化宣傳建設
我院為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醫藥理念,建設中醫藥文化廣場在我院的百草園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建成一座有亭臺樓榭、小橋流水的百草植物園,每一種中草藥都有專門的介紹,包括:名稱、科屬、藥用部位、功用、主治等。將其建成一座中醫藥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病人和家屬在我院就診能鑒賞各類入藥的奇花異草的同時了解中藥知識,對中醫藥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得到患者夸贊:“治療不應該只是裝在瓶子里冰冷的藥,更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醫護人員在結束了緊張的工作之后,來到我院的中醫藥文化廣場百草園走走,既能豐富專業知識,還可放松心情,感受到了中醫藥的文化魅力,得到職工一致好評。我院為更好打造中醫藥文化,建設了中醫文化墻。在住院部每層病區的走廊(共22層)及門診部候診區均設置了中醫藥健康文化長廊,運用健康教育宣傳欄,配與雕刻工藝、中國書法等形式,結合各樓層科室設置,選用符合此科室的中醫藥養生、保健、治療內容,展示內容共計100余幅。醫院通過對各科室的布局改造使醫院內部環境大變樣,展現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中醫藥文化墻,為病人、家屬及員工提供了舒適、溫馨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就醫環境和工作環境。
二、傳播中醫藥文化健康理念
(一)為進一步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傳播中醫藥健康理念,擴大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我院還自導自編拍攝了以南昌人喜聞樂見的道情特色來演繹新冠肺炎預防科普知識,采用的是民間說唱藝術,一首快板,一首擊鼓,再配以表演者南昌方言的說唱,非常接地氣,廣大群眾容易接受,利于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在醫院網站、公眾號APP內建立內容詳實、制作精美、生動活潑的文化基地,及時更新;整理、編撰與基地相關的中醫藥名人典故、歷史傳說、軼聞逸事,印制、出版中醫藥科普宣傳作品300余種;增設了中醫健康文化宣傳版塊,與省市媒體共同開設健康養生類節目,介紹中醫藥起源及發展動態,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展示了中國古代及江西本地歷代中醫名家風采,推送中醫健康養生知識1000余條。
(二)組織中醫藥專家定期進機關、學校、養老院、下社區、鄉村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咨詢,講解中醫養生、治未病、合理運動等知識。加強基地與社會大眾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以中醫藥文化健康教育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強了中醫藥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并完善中醫藥健康教育基地講解員隊伍,定期組織中醫藥健康教育科普專題培訓、學習交流,為縣區、鄉鎮醫院培訓了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提高了中醫藥健康教育科普人才的素質。
三、傳播中醫藥文化健康服務
我院為宣傳中醫藥文化理念建立了獨立的中醫治未病中心。面積達1000平米以上,根據服務需求建立獨立的中醫健康體檢區、健康咨詢指導區、健康干預調養區、健康宣教區等,并設置專門的中醫藥文化展館、中醫藥養生體驗館,面向社會開放,接待群眾、學生上萬人次參觀。中心配備先進的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設備(如紅外熱成像分析儀、人體成分分析儀、人體經絡檢測儀等),廣泛開展中醫健康體檢(包括西醫體檢和中醫體質辨識)、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服務;對常見病、多發病、高危人群、亞健康和體質偏頗人群開展中醫健康管理全程服務,制訂健康調養方案,提供針灸、推拿、食療等個性化健康干預措施(健康干預調養可在國醫館進行),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以展示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突出中醫養生預防保健的特色和優勢,開展有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服務與傳播。我院還開設了杏林講堂,配備多媒體投影、黑板、桌椅等設備、教具,每月定期開展中醫藥文化健康教育科普講座,向前來聽課的病人和家屬免費發放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資料,邀請參加中醫藥養生保健體驗,在我院就診的患者,醫護人員還會帶動患者及家屬參與八段錦健身功法練習,這套功法練習無需器械,不受場地局限,簡單易學,節省時間,作用顯著;效果適合于男女老少,祛病健身,效果極好。為激勵大家的積極性我院還成功舉辦八段錦竟賽,為病人、家屬和員工提高個人健康技能條件,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我院將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全力打造集文化展示、體驗、傳播于一身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體驗基地,為群眾了解和認識中醫藥提供體驗平臺,助力中醫藥強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