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一科主任謝水華
“如果只是將病人視為患者,那么醫生看見的僅僅是疾病;只有當你與病人交心、學會換位思考時,你才會發現,在你的面前是讓人敬畏的生命。”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一科主任謝水華如是說。
謝水華是一位很有親和力的醫生,他要求自己“每治療一個病人就多交一個朋友”,因此,逢年過節,他總能收到無數來自病人的祝福短信;他又是一個嚴謹的醫生,每次手術前,他都會詳細周密地制定手術方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手術中聚精會神、小心翼翼、精益求精,手術后他更是密切監測防止每一個可能的并發癥!正是因為這樣,謝水華從未收到過任何患者投訴,不計其數的感謝信、錦旗掛滿了他工作的每一個場所。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87年,一個叫謝水華的年輕人畢業來到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一名新人,他需要應對復雜忙碌的臨床工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可是他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孜孜不倦地學習。白天沒有時間,他就晚上學習,一有實踐機會,他從不放過,近三十年來,他始終如一。
刻苦的學習和對醫學事業永不懈怠的追求,造就了他過硬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從事骨科臨床工作近三十年,曾赴美國學習關節鏡技術、赴德國學習椎間孔技術,擅長髖膝肩關節置換、復雜性關節內骨折固定、脊柱腫瘤摘除和頸肩腰腿痛的治療,尤其擅長關節鏡和椎間孔鏡微創治療。在他的帶領下,醫院骨科在關節鏡領域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領頭羊,走在江西骨科界的最前沿。
謝水華還積極參加科研工作,他主持的科研課題多次榮獲市級科技進步獎,填補了省內空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論文數十篇,學術成果享譽江西骨科界。他擔任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關節鏡分會委員、江西省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副主任委員、南昌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更于今年獲評南昌市先進工作者。
仁心慈術醫者心
一位外地老大爺,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治療,手術必須在局麻下行椎間孔鏡椎間盤摘除,老大爺是個很怕痛的人,術中疼得淚水直流,謝水華一邊很耐心地跟他聊天、開解他,一邊迅速、小心地把突出的椎間盤摘除,順利地做完手術。出院時老大爺動情地說:“我一輩子最痛苦的時候,幸好有謝主任耐心地開導我,才讓我能熬過疾病,有了今天的康復。”直到如今,兩家人也像親戚一般時常來往。
謝水華主任常說:“要成為一名好醫生,首先要成為一個好人,而作為一名好醫生,光有精湛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是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從醫近三十年來,謝水華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到偏遠地區義診、探視患者,竭盡全力惠及無數需要他的窮困百姓。對待患者他熱情、耐心,不論職位高低、不論貧富都一視同仁。為了盡量減少診療費用,他充分發揮醫院的中醫特色,將中醫治療中的“治未病”、鍛煉、康復知識耐心細致地傳授給病人,以縮短治療周期。
率先垂范領頭人
2005年,面對骨科病人多且工作量大、個別醫護人員工作中出現思想松懈現象等問題,剛剛擔任了骨科主任的謝水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制訂了一系列科室管理辦法和獎懲措施,在他的帶領下, 科室開展了“以病人為中心,發揚服務精神,促進專科發展”為主題的“創建青年文明號”的活動。全科醫務人員服務意識顯著提升,科室多次獲得“先進集體”榮譽。
他常對科室同事說:“在醫院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里,每天面對的都是被苦痛折磨的面孔,作為一名醫者要用自己樂觀真誠的笑容去感染患者,要用親切的問候去拉近和患者的距離,從心理上減輕患者的痛苦。”
工作中無論多苦多累,他總是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他的同事們感慨道:“只要一看到謝水華主任,就像看到了陽光,覺得溫暖開心,工作激情倍增!”他的身先士卒帶動了全科的醫務人員,大家不計得失,熱情服務,默默奉獻在最苦最累的臨床一線。
漫漫從醫生涯,謝水華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了人生價值,對待工作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行動彰顯區區二字:盡責!他用醫者的博愛情懷和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責任感,譜寫出了一曲曲救死扶傷的動人樂章。
(龍建新 記者 何劍)
(原載《南昌日報》2016年6月24日健康在線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