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我院心內科團隊在科主任涂曉文博士帶領下成功實施首例心臟再同步復律除顫器(CRT-D)植入術,標志著醫院心臟介入治療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患者魏某,男,今年83歲,因“心慌、胸悶、胸痛”入院。動態ECG顯示心房顫動、頻發室早、短陣室速;心臟彩超顯示全心增大,肺動脈高壓、心包積液,三尖瓣中-重度返流,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輕度返流。依據各項檢查結果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房顫動、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頻發室性早搏、心功能3級,是CRT-D植入術的適應癥。因該類手術難度高,涂曉文主任耐心與患者家屬就手術方式、手術風險、手術獲益等方面悉心溝通,患者家屬最終決定選擇CRT-D植入術。在介入室經過2個小時手術操作,順利為該患者的冠狀靜脈內植入一根起搏電極以起搏左心室,于右心室內植入一根起搏并除顫電極,手術取得成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臨床最常見的危重癥。這類病人病程漫長,需長期治療,死亡率高。到了終末期心臟階段,藥物治療已很難取得滿意效果。病人常因惡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或心衰加重死亡,此類患者有效的治療方法為CRT/CRT-D植入。CRT-D的核心技術是通過雙心室同步起搏,恢復心臟的電機械同步收縮做功,從而增強心臟泵血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癥狀,同時還具有自動復律除顫器(ICD)功能,對于存在心臟性猝死高風險的心力衰竭患者,一旦發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顫),它能在數秒內識別并發放電擊進行電復律/除顫,使患者迅速轉復為正常心律,有效地預防由于室速或室顫導致的心臟性猝死,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涂曉文主任介紹,CRT-D植入手術過程與普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相似,手術切口表淺且較小(僅3cm左右),無需全身及靜脈麻醉,安全性極高,患者術后恢復快,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是目前針對伴有左右心室電機械收縮不同步的嚴重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療手段。(吳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