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南昌市中心醫院(老福山院區)護理部舉辦的“護士為主導的MDT指導重癥患者血管通路方式的選擇”市級繼教培訓班順利落幕。本次培訓班邀請靜脈治療領域專家與護理骨干,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為提升重癥患者血管通路護理質量提供專業指引。現場學術氛圍熱烈,醫院靜脈治療小組組長諶婷婷主持會議,院內各科室護士長、靜療小組成員以及外院護理同仁共70余人參會。
靜療小組組長諶婷婷在《以護士為主導的MDT指導重癥患者血管通路方式的選擇》專題講座中,系統闡述了多學科協作(MDT)模式在血管通路選擇中的實踐價值。她結合臨床案例指出,護士作為血管通路管理的執行者和觀察者,應主動聯合醫生、藥師、感控等多學科團隊,根據患者病情、治療周期及血管條件,制定個體化通路方案。這一模式不僅優化了"一針治療"理念,更通過標準化評估流程顯著降低了導管并發癥風險。
針對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的防控重點,靜療小組副組長羅丹對《預防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過程質控工具包》進行了深度解讀。她通過數據分析揭示CVC、PICC、PORT當前臨床操作中的薄弱環節,并展示了工具包中質控要點查檢表的重點措施、評價方法和結果。該工具包通過"評估-執行-監測"閉環管理,為臨床護士提供了科學化、可視化的質控抓手。
靜療專科護士羅娟在《AST技術置入中線導管的臨床應用和展望》報告中,分享了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AST)在中等長度導管置入中的創新實踐。AST技術具有"高成功率、低創傷性"的優勢,特別適用于血管條件復雜的危重患者。
靜療專科護士曾靜文以《中線導管學習匯報》為題,結合赴外進修經歷,系統梳理了中線導管適應癥評估、并發癥預警及患者教育等核心知識點。她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標準化操作流程與循證護理理念在臨床場景中的融合應用,彰顯了醫院靜療專科護士培養體系的建設成效。
本次培訓班聚焦靜脈治療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管理理念,通過理論授課、案例研討與經驗分享相結合的形式,為南昌地區靜脈治療護理人員搭建了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護理部主任付蓮英在總結中表示,醫院將持續深化"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模式,推動血管通路護理向專業化、精準化邁進,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靜療服務。未來,靜脈治療小組計劃把培訓內容轉化為標準化操作指南,并開展區域性技術幫扶,助力基層醫療機構靜療水平提升。